close
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新增9處世界文化遺產,日本軍艦島入榜。

 

 原名「端島」的軍艦島,是位於日本長崎海外的一座岩質小島,因為垂直的混泥土堤防和鋼筋水泥大樓,外型遠看就像是一艘軍艦而得名,1890年代起,曾因為煤礦開採而盛極一時,後來隨著能源使用的轉變,1974年關閉並撤離島上人員,任其荒廢,直到2009年才重新開放登島觀光。

 

 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曾經扮演重要角色的軍艦島,是當時日本煤炭的重要來源之一,總面積約只有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四分之一,但全盛時期人口超過5000多人,比當時東京的人口密度還要高。

 

 因為島上空間有限,所以建築物必需建得很高,這裡有全日本第一座作為住家用途的鋼筋水泥建築,就是為了安置為數眾多的煤礦工人,「樓高九層,沒有電梯」,導覽人員也說,對於上了年紀的居民來說,也是沈重的負擔。

 

 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住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中,因此當時的煤礦工人中,有不少都是來自中國或南韓的戰俘,這也是日本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過程中,南韓持反對阻撓,一度延遲審議的原因。

 

 軍艦島面積雖小,卻五臟俱全,中小學、醫院、住宅、劇院、神社、購物中心,應有盡有,擁有完整的城市機能,甚至連游泳池都有。原來軍艦島雖然四面環海,但由於工業污水直接排入海中,周圍的海水並不乾淨,1952年島上建造了第一座游泳池,但1956年毀於颱風,現在看到的游泳池遺址,則是建於1958年。

 

 因為荒廢已久,部分建築已經頹圮,現存的建築也有隨時崩塌的危機,因此即使開放觀光,活動範圍也只能侷限在後來興建的步道上,只能遠望,且必須按照島上導覽人員的指示移動,欄杆以外的區域都禁止進入。

 

 前往軍艦島的船程約40分鐘,登島參觀約1小時,陸上動線全程無蔽蔭,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,熱情的太陽曬得人頭腦發昏,眼前景象卻讓人感覺淒涼。

 IMG_0575.JPG  

由為數眾多的鋼筋水泥建築打造,端島因為外型而有軍艦島之稱。(邱雯敏攝)

 GOPR2660.JPG  

紅磚造的建築過去是島上的綜合事務所,裡面還設有公共澡堂。(邱雯敏攝)

 IMG_0570.JPG  

以填海造陸的方式打造,從空中鳥瞰可以發現軍艦島的海岸線幾乎接近直線。(邱雯敏翻攝

 

INDEX

★長崎旅遊官方網站/travel.at-nagasaki.jp/zh_TW/

★軍艦島官方網站/gunkanjima-nagasaki.jp/tw/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邱小八 的頭像
    邱小八

    上山小海的小八

    邱小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