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熟知的繁華士林,是咸豐年間規劃的新市區,追溯士林文化源頭,得從古廟神農宮開始著手,鑽進前後街舊巷弄,在老屋裡面喝咖啡佐漢餅,品嘗巷仔內庶民小吃,感受古今交匯的獨特風情。
散步老士林,第一站必訪神農宮,和士林慈諴宮、芝山巖惠濟宮並稱為士林區三大古廟,神農宮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間,士林庄文史工作室負責人簡有慶說,後來因為洪水摧毀,於乾隆六年在現址重建,至今也有270餘年的歷史,是士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廟宇。
↑擁有超過270年歷史的士林神農宮,主祀神農大帝,是當地的信仰中心。(邱雯敏攝)
↑神農宮經過多次增建,一樓正殿的龍柱顏色黝黑,是日治時期的作品。(邱雯敏攝)
↑士林庄文史工作室負責人簡有慶,是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畢業,對於在地廟宇的歷史典故非常瞭解。(邱雯敏攝)
神農宮的前身叫做「芝蘭廟」,原本供奉福德正神為主神,到了嘉慶年間,官府派人前來巡查,發現工匠將廟宇建築為「燕尾翹脊」,簡有慶解釋,「當時主事人認為,土地公的神格不符合這種建築規格」,因此又從唭哩岸一帶請來一尊神農大帝,此後改名神農宮。
神農寶像置於二樓正殿,有黑臉、紅臉兩種造形,簡有慶指出,黑臉是因為「神農嘗百草」,毒素累積體內而全身發黑;而紅臉則是象徵神農大帝發明農具、陶器,教人耕作,使人面色紅潤。
↑神農大帝的寶像有紅臉和黑臉等不同的造形,上身打赤膊,以樹葉和獸皮蔽體。(邱雯敏攝)
過去農業時代,信徒多向神農大帝祈求風調雨順、莊稼豐收,現在士林一帶幾乎沒有農業了,簡有慶說,神農大帝亦有「藥王」之稱,其座前童子一手持的是如意,另一手拿的則是煉藥石,現代信徒多祈求身體健康。
仔細觀察會發現,神農大帝手持的還是貨真價實的稻穗,簡有慶說,稻穗是桃園信徒提供,北部稻作二期,每回收割之前,信徒將結實累累的黃金稻穗送過來。
值得一睹的還有廟旁的「敬字亭碑誌」,敬字亭是古代焚燒字紙的場所,代表地方重視文教的表徵,簡有慶分析,從神農宮旁兩塊嘉慶和道光年間敬字亭碑誌,可以想見在嘉慶年間以前,這一帶已經有了濃厚的文教氣息,也就難怪清末會有「士子如林」的美稱,也是士林地名的由來。
↑神農宮旁的敬字亭碑誌,是士林地區過去文風鼎盛的象徵。(邱雯敏攝)
神農宮附近,前街和後街一帶是老士林早期聚落所在,雖然已經沒落多年,但漫步期間,還可以看到多家傳統理髮廳、雜貨店,甚至還有完整的磚砌三合院,相較於文林大馬路的現代繁華,形成對比。簡有慶說,咸豐年間士林地區爆發嚴重的漳泉械鬥,舊街被焚毀,當地望族潘家出面調停,規劃士林新市街,也就是在現士林夜市最熱鬧的所在。
↑地名就真的叫做前街,覺得很有趣。
↑隱身前後街的巷弄之間,仍有許多傳統的理髮廳和柑仔店。(邱雯敏攝)
↑鑽進士林老街區巷弄之間,傳統紅磚打造的三合院,是隱藏在都市裡的風景。(邱雯敏攝)
哪裡玩:
台北市士林神農宮
02-28324955
台北市士林區前街74號
留言列表